中国健康观察网

我国中医药防治新冠有何独特经验?

2020-09-22 11:40   来源: 互联网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和陈洪军教授应邀在"医学前沿"网上发表了"中医药防治"的社论。同时,陈洪柱教授对中医西医学小组新冠肺炎的总结发表在"药学杂志"(APSB)的开篇论文上。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的科学内涵,为今后防治新发传染病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对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中药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陈洪柱教授合著,由于其独特的病因、流行病学和病理特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迅速遏制疫情做出了贡献。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的疫情,国家卫生卫生委员会发布了7个版本的新冠肺炎诊断治疗方案,并在第三版中首次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方案。在此之后,几个版本对中医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和修改,以更好地治疗新冠肺炎。中医早期干预措施不仅具有预防优势,而且具有个体化、多目标治疗的优势,如加快新冠肺炎患者症状的改善,使患者康复,防止轻、中度患者发展为重症,有助于缓解公众的恐慌和焦虑。

另外,张伯里院士在江夏方齐医院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汤晓林的"五常模型"通过中药治疗,在初期扼杀了新冠肺炎的大部分症状;黄鲁奇对"三药三方"独特优势的诠释,对"三药三方"发挥了关键作用,证实了中药在快速遏制疫情方面的独特贡献。

社论还建议,在下一阶段,通过信息科学、系统生物学、复杂性科学等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多组分、质量控制和多目标效应,继续发展古代中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陈洪柱教授的研究综述系统地阐述了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在中国的科学内涵,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历史经验为基础,探讨了"病毒-环境-人"相互作用与广谱抗病毒、宿主调节等药理机制的关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时,陈红柱团队积极构建SARS-CoV-2复制、包装和入侵的抗病毒药物筛选模型,以Nanobit技术为例,研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作用机理,首次揭示了SARS-CoV-2关键靶标S蛋白与甘草酸等ACE 2相互作用的机制。






另一方面,鉴于中医药能减少严重或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有助于恢复和缓解症状的研究报告,该小组从中国抗击鼠疫的历史经验出发,积极开展了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数据、论文收集和分析。探讨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防治这一高致病性传染病的成功经验,从药理学的角度揭示,从中药治疗传染病的规律和经验中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可通过刺激免疫防御系统和直接抗病毒发挥防疫作用。

在此之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应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的邀请,主持了国家卫生卫生委员会新冠肺炎诊断治疗计划第七版的翻译工作,并与世界分享了中国计划,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上海中医药杂志",及时开设新冠肺炎专栏,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合作发表了52篇中医药防疫论文。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下载84883次,引用334次。其中42人被成功地纳入学校杂志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冠肺炎数据库,与世界各国分享新冠肺炎在中医药防治方面的经验。

据悉,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一开始,上海中医药大学就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急科研领导小组,安排了中医药防治研究项目,并得到科技部、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

他说:"同时,学校的重点是成立一个以陈鸿柱教授为首的中医急症研究小组。"在陈凯先和林国强院士的指导下,跨科研所、创新中药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和基础医学院PI团队共同努力解决关键问题。运用网络药理学、转录组织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等方法,对清肺排毒汤在国家计划中的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Nanobit技术研究了清肺排毒汤的抗病毒作用机理,首次揭示了抑制S蛋白与SARS-CoV-2的关键靶点--甘草酸等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上海计划中丹热清注射液(胶囊)、静音颗粒等中药有效成分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作用进行药理学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



责任编辑:iiihyt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健康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