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观察网

取消中职本科学生的贯通模式,会否使职业教育摆脱学历定位?

2020-10-17 15:45   来源: 互联网

最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国务院职业教育部长联席会议的其他九个成员单位联合发布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建议,不限制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入学比例,适度扩大招生计划,为部分愿意继续深造的高职(学院)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逐步取消中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和本科一体化,适度扩大中等职业院校的渗透,严格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录取条件。

image.png

自2014年以来,上海一直在尝试"通通"模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将首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三年。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他们可以通过转学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完成七年的学业后,他们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或文凭。


另一方面,自2015年以来,北京在"3/2"模式的基础上推广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的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于2014年由个别学校试行。


它包括两种途径: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在前两年接受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后两年接受市政院校的本科专业教育,即"5≤2"。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前三年在中专接受基本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年在市级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为3年),在今后两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这是"3≤2"。


在"以中国为基础的联系"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一直存在争议。


支持者认为,实施直通培训有利于充分发挥中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优势,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利于降低高职院校的考试消费。


反对者认为,"基于中国的交流"是以学士学位为"卖点",吸引学生选择"通过"通过"。许多学生不想学习技能,而是想获得学士学位。这种通过培训模式的存在,将刺激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历指导下办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废除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在不限制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入学比例的前提下,适度扩大高校招生计划,适度扩大中等职业院校的渗透,还会出现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导向,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导向的问题。


因此,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使职业教育院校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就业学校的定位,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职业教育就很难摆脱困境。


这一行动计划"再次提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教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持高中教育职业比例的重要基础,大致相同。"但从各地中学入学考试招生情况来看,降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是大势所趋。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所有中等职业学生都可以升入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如果能够坚持职业教育的定位,给予学生真正的技能教育,继续坚持中等职业--高等职业-应用型(技术本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有其实用价值。如果中等职业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满意,就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技能教育,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在普通职业教育中的比重,这将面临巨大的阻力。


低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可以让一些学生度过他们的青春时光。


从根本上讲,要使我国整体教育结构合理,提高各类教育质量,就必须摆脱仅凭学术经验的理论,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实行办学自主权,才能使各类教育和学校在自身的定位上有自己的明确定位,有自己的特色和高质量的定位。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健康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