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观察网

创新周: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双减时代课后服务创新发展” 论坛成功举办!

2022-08-17 17:32   来源: 互联网

      2022年8月13日-20日,第八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博雅云课堂联合主办的“双减时代课后服务创新发展”论坛,于8月15日下午在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行,并顺利进行了现场直播。

▲ 论坛现场

      “双减”政策执行至今刚逾一年,“双减”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年间,课后服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之下,本次论坛立足于正视时代的新需求,与来自北京、江苏、安徽、浙江、河南、陕西等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探讨在“双减”时代,怎样全面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本次论坛迎来了广泛关注,仅搜狐教育就有30余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

▲ 搜狐直播截图

      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研究员王宇航老师主持,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官雅副院长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分别致辞。

▲ 主持人:王宇航

      宋官雅副院长在致辞时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后,基础教育迎来了崭新发展局面,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各学校基本实现了“5+2”的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质量有效快速提升。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和兴趣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了课后服务,同时还遴选聘用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发展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回归校园。

▲ 嘉宾致辞:宋官雅

      赵伟鹏总经理则表示,优化教育供给是履行好“双减”政策要求,突出学校主阵地的必要措施,针对以往长期存在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风险过大、家庭教育支出较大、家长投入精力较多等问题,学校要充分借助教育数字化时代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智能便携的教学手段,基于数据的评价方式建立起涵盖课堂教学在内的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

▲ 嘉宾致辞:赵伟鹏

      本次论坛大咖云集,四场主题演讲观点激荡、精彩纷呈。


      一、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教授报告《“双减”要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褚校长总结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生态所发生的变化,学生课外培训负担与过重作业负担得到大幅减轻,但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减负而减负,“双减”一定要与高质量发展同行。

▲ 褚宏启校长

      褚校长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教育的“高质量”:

      1、高质量的教育目标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那就是坚持目标导向,从更上位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去思考该减少什么、该增加什么、该优化什么。高质量意味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与人的发展有高质量的贡献。

      “双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把他们从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纸上功夫、唯分数唯升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断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水平,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才能为社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而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只提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是不够的,还需要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核心素养”,它由6个部分组成: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信息素养。其中核心素养的核心,可以聚焦为“创新”与“合作”两大超级素养,实际上就是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聪明的大脑和温暖的心。当孩子拥有聪明的大脑和温暖的心,国家的创新能力就会整体提升,人和人之间就会和谐共处。

      2、高质量的课程内容

      延时服务的课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去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同样,课后服务也是一样,基于核心素养明确课后服务的内容选什么、选多少。

      一是需要课程重点与目标重点相匹配,要和核心素养精准对接;二是课程结构要做到“好吃有营养”;三要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高度。

      3、高质量的教学方式

      减负并不仅仅是减在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业,而更应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4、高质量的教育评价

      教师评价不能只按分数评价学生,要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通过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

      5、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现在校内教师负担很重,“双减”又对老师能力、动力、体力的要求尤为迫切,课后服务并不只是服务学生,同时也应该帮助这些老师赋能,提高老师的能力。

      6、高质量的教育管理

      目前一直是政府在推进“双减”, 但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的政策工具需要更加丰富,不能只靠政府行政性、指令性的方式,要引入市场性的工具,要引入社会性的工具,多主体参与。

      褚校长在演讲最后总结:

      “双减”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前提,必须把那些多余的没必要的减下去,这样才能腾出时间进行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核心素养导向,所以这个高质量并不只是我们讲的上课,也包括课后服务。有六点至关重要,为什么把目标给扩大了?因为它是统一的,所有这六点都要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是我们的终极标准,要培养聪明的脑、温暖的心。课程内容要优化,教学方式要改革,评价目标要与目标对接,都要体现素养导向。要给老师减负,要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提升他的能力。教育管理要多元共治,多种政策工具使用,不能只是政府在那儿下指令,那是不够的,大家要一块儿做这个事。

▲ 褚宏启校长


      二、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张治局长报告《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助力课后服务高质量》

▲ 张治局长现场连线

      张局长分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1、“盒子”里的教师赋能“同侪课堂”

      主要针对教育当中长期存在的公平、均衡问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聚焦集团化办学的智慧同侪课堂,形成跨校联合教研、联合备课、联合教学、联合培训的“四项联合”研训方式,创造“物联、数联、智联”一体化智能教育环境,探索智慧教学的新形态,推动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知识图谱”助力特色课程打造

      通过聚焦“优质高效”这样一个教学问题,打造智能教学助手,同时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负担。

      课前有备课助手,课堂有教学助手,课后有辅导助手,它可以做到教学一对一、作业一对一。三个教学助手赋能教师,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 打造智能教学助手,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负担

      3、课后维持汇报推动教育治理的转型

      构建课后晚托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优质高效的管理,促进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

      张局长在演讲最后总结:

      所以我刚才分享了三个方面,第一个通过智慧同侪课堂实现了我们教育公平、均衡,来助力课后晚托服务,推动我们的智慧教育;通过我们的三个助手和知识图谱来助力教学的个性化,通过技术赋能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提质增效;通过我们的管理平台的智能升级,实现了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促进教育角色和整个教学服务的个性化和智慧支持。这是我给大家分享我们宝山的做法,也希望能够对大家课后晚托服务以及“双减”背景下的教学个性化支撑有所启发。


      三、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报告《中小学博雅通识课程赋能课后服务高质量实施》

▲ 朱雪梅教授

      朱教授以博雅云课堂的通识课程为例,和大家谈了博雅通识课程对课后延时服务的价值。朱教授从课程管理、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的样态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1、课程管理:博雅云课堂智能化大数据平台

      在“双减”大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面临很大的挑战,课程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一个大数据平台来应对挑战。博雅云课堂已经建立的区域延时服务平台,能够管理平台,展示大量数据,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样态,能够让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给学生、给家长、给学校,乃至给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性的数据。

      2、立德树人:博雅云课堂课程服务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双减”之后,如何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博雅云课堂的课程设计即是以此思想为基础,把五育并举的育人思想切实转化为行动,开发了一系列融合各学科的精品课程。

      3、通识教育:博雅云课堂课程构建的美好愿景

      博雅云课堂在提出通识教育之初,并不被看好。但时至今日,通识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认同。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可归纳为:通识教育强调综合育人,结合真实情境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强调实践育人,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识教育强调创新育人,有很多的活动和任务都是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创作。

      博雅云课堂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国际课程设计、教学的潮流观念相切合,它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融合,越来越注重大单元的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应用,越来越注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

      4、数字课程:博雅云课堂课程构建的时代响应

      未来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混合式教学,而数字课程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多媒体资源载体,它有更强的交互性。博雅云课堂的建构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个前瞻性响应了国家对数字课程、数字教材建构的号召。

      朱教授在演讲最后总结:

      总体归纳起来,课后延时的课程服务系统建构要符合五项总体原则:1.坚持儿童立场;2.坚持任务驱动;3.坚持线上线下融合;4.坚持跨学科融合;5.坚持素养导向。如果我们做到这五项坚持,我想就能够做到完成我们的使命,要做最美的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最重要的,对我们这么一个大的国家而言,我们希望通过优质的数字课程,使具有美的、精品的课程共同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朱雪梅教授


      四、博雅云课堂创始人梅也《创新教育技术赋能课后服务新场景》

      梅也女士在演讲中,否定了教育企业中常用的“赛道”这个词。她认为,教育无赛道。教育只有两类,一类是符合教育本质规律的,一类是不符合教育本质规律的。博雅云课堂做的教育产品只应该为教育本质服务,为学生服务,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

▲ 梅也女士

      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课后服务新场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

      博雅云课堂的spoc平台,能提供课后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课程资源管理、教师排课、学生选课上课、课后评价,到考勤、费用结算,都能轻松解决。教育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服务商、第三方供应商,都能在各自的端口上应用各自的功能。

      2、课后服务新场景,技术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经过一年多的课后延时服务的摸索中,梅老师分享了她对课后服务新场景技术研发的底层逻辑:全角色应用,全区域应用。对此,应该采用一校一案,让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教师、学生都能享受普惠、优质的课后服务。

      梅也老师对课后服务新场景给出了新的技术路径:

▲ 更加便捷、更加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1分钟创建一所学校到30分钟排课不是梦,博雅云课堂认为,技术的底层逻辑应该是学校、老师的需求,应用的逻辑应该是越简单、越便捷越好,越是简单的应用,背后越是复杂的技术逻辑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3、课后服务新场景,技术的业务逻辑是什么?

      博雅云课堂致力于为学校、为课后延时服务赋能,要打造真正基于教和学的课程平台,真正赋能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颗粒度做得越细,评价的标准、准确度越高,教育信息化才能帮助将复杂业务变得简单。基于教和学的大数据运算是核心,简单易操作大家都能理解,才能使老师克服对教育信息化厌倦与恐惧的心理,对课程评价的维度越多,课程评价的结果才能越准确。

      4、课后服务新场景,技术的人文关怀是什么?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有人文关怀,我们课程要有内涵,我们服务要有温度,我们方案要可落地,我们平台要有价值。要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满意、让社会认可,这才是有价值的事。博雅云课堂的课程和技术,都是基于人文关怀设计的。

▲ 梅也女士

      演讲结束之后,博雅云课堂与河南海燕出版社、陕西国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龙鹏飞委员工作室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

      博雅云课堂一直在公益道路上坚持前行,本协议约定,对安徽、河南、陕西等省农村小规模学校将开展公益助学行动,提供博雅云课堂自主研发的博雅通识课程给农村小朋友使用,希望孩子们使用博雅通识课程,提升通识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让博雅云课堂陪更多孩子一起探寻世界。

▲ 博雅云课堂、河南海燕出版社、陕西国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龙鹏飞委员工作室代表人合影

      签约仪式之后,是本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朱雪梅教授主持圆桌论坛,与教育领域的嘉宾就“学校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普惠性的课后服务体系”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

      北京市朝阳区师范附属小学总校长王红梅、安徽省安庆市罗岭中心学校教导主任龙鹏飞、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高级教师邱磊三位嘉宾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的认知,尤其是龙鹏飞老师,作为乡村学校的代表,他们利用博雅云课堂的《我用手机拍摄微电影》等课程案例,让与会人员无不感到“互联网+教育”的魅力所在。主持人最后提出,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课程应该助力“双减”政策,助力学生终身发展,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朱雪梅、王红梅、龙鹏飞、邱磊四位老师进行圆桌论坛

      本次“双减时代课后服务创新发展” 论坛在主办方与专家、嘉宾的通力合作下达成了预期目标,与会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到做好课后延时服务是时代对所有教育人的要求,并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摸索通向成功的有效路径。

▲ 部分嘉宾合影


责任编辑:prsky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健康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