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外贸回落:口罩出口“独木难支”,对美国出口降11.4%
数据显示,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4066.6亿元,增长25.5%;但服装出口2678.1亿元,下降20.3%,此外,机电产品与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均出现大幅下滑。此外,1-5月,中国对美国下降11.4%;自美国进口3218.4亿元,下降4.5%。
海关总署6月7日公布的消息显示,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47万亿元,同比下降4.9%。相比4月的出口大幅增长8.2%,5月的出口增速回落至1.4%(以美元计,这一增速下降3.3%),进口增速也下降了12.7%。
受访专家指出,5月外贸回落整体符合预期,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前期在手订单的陆续交付,“补交货”的效应正在持续递减,而外贸企业新增订单不足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口罩、呼吸机等防疫物资出口仍保持在高位,但渐有“独木难支”的迹象。从国际上看,中国对欧美日的外贸也均出现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4066.6亿元,增长25.5%;但服装出口2678.1亿元,下降20.3%,此外,机电产品与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均出现大幅下滑。此外,1-5月,中国对美国下降11.4%;自美国进口3218.4亿元,下降4.5%。
对于进口增速的下滑,专家认为,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虽然中国正全力保外贸基本盘,但其外溢效应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近期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降,降低了进口货值;其三,海外疫情对国际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冲击,影响了相关的进口。
“补交货”效应递减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降幅和前4个月持平。其中,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
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47万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1.46万亿元,增长1.4%;进口1.01万亿元,下降12.7%;贸易顺差4427.5亿元,增加60.6%。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相比4月,5月中国外贸增速的回落整体符合预期,4月对外出口大幅增长8.2%,其主要原因在于复工复产后,外贸企业的前期在手订单开始加速交付,此前停工未能交付的产品加快清关;而在5月,这种“补交货”的效应逐渐递减,但新订单不足的情况在外贸企业中较为普遍。
不过,白明指出,近期欧洲等地的疫情渐有缓解的苗头,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的疫情“重灾区”近日的新增病例开始下降至数百例,欧洲等地开始有限度地、分行业、分地区取消“隔离”政策,这或将带来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洲疫情缓和,5月上旬开始,各国开始逐步“解封”,但疫情之后的民众仍不敢乘坐公共交通,于是纷纷购买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获得的数据显示,同比去年同期,5月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增长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都增长了4倍左右。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增长,其中,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增长380%,在本身体量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长了280%。
“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可能会同时出现‘补交付’与‘补订单’两种情况,彼此相互交织,又相互对冲。”白明说。
口罩等纺织品出口增25.5%
在外贸具体品类上,中国机电产品和服装等出口下降,纺织品出口有所增长。
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下降4%,占出口总值的58.7%。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5086.1亿元,增长1.8%;手机2756.5亿元,下降5.6%。
同期,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4066.6亿元,增长25.5%;服装2678.1亿元,下降20.3%;塑料制品1872.6亿元,增长2.1%;家具1226.7亿元,下降14%;鞋靴821.1亿元,下降28.5%;玩具567.4亿元,下降11.8%;箱包510.5亿元,下降27.6%。
此外,钢材出口2500.2万吨,减少14%;汽车(含底盘)37.7万辆,减少16.9%。
白明指出,3月海外疫情爆发后,中国产能快速调整,使得4月大量中国产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试剂盒等防疫物资开始出口海外,这些防疫物资大都属于机电产品或纺织品类目,从而带来了这两个行业出口的改善。
但他强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外贸大国而言,防疫物资等产品毕竟只是众多产品中极少数的一部分,甚至是医疗物资用品中的很少一部分,在外贸大盘中,这部分产品的出口可能会“独木难支”。“比如,在制药与医疗器械中,与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的产品是非常少的。而且这也并不是一个常态化的需求,因此,这部分产品的强劲很难扭转整个外贸大盘的回落。”
对美出口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前5月,中美贸易总值为1.29万亿元,下降9.8%,占我外贸总值的11.1%。其中,我对美国出口下降11.4%;自美国进口下降4.5%;对美贸易顺差减少14.5%。
白明指出,中国对美出口下降明显,其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完全解除,疫情之间经贸关系更加紧张;其二是美国疫情最为严重,整个经济社会处于非正常状态,失业率高企,对外需求明显回落。
他强调,相比对美出口的明显回落,中国自美进口仍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方面是中国疫情之后生产生活恢复较快,需求改善明显;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国信守承诺,即便在疫情之下仍在积极履约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白明指出,近期以来,中国的国际市场结构正在持续调整: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贸易有所回落,而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则保持着强劲的增长,疫情之下,国际市场“此消彼长”的趋势进一步加速。
海关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下降。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1.7万亿元,增长4.2%,占我外贸总值的14.7%。其中,我对东盟出口9366.2亿元,增长2.8%;自东盟进口7598.6亿元,增长6%;对东盟贸易顺差1767.6亿元,减少9%。
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61万亿元,下降4.4%,占我外贸总值的13.9%。其中,我对欧盟出口9688.2亿元,下降1%;自欧盟进口6373.2亿元,下降9%;对欧盟贸易顺差3315亿元,增加19.1%。
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8463.6亿元,下降0.3%,占我外贸总值的7.3%。其中,对日本出口3961亿元,增长1.6%;自日本进口4502.6亿元,下降1.8%;对日贸易逆差541.4亿元,减少21.1%。
白明指出,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存在断点,距离较近的区域性经济循环有所增强。因此,东盟在中国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他指出,首先,中国的和东盟在产业链上的产业关联整体比较紧,中日韩、中国与东盟本来与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其次,尽管欧美疫情严重,但是中日韩、东盟整体上控制得相对较好,囊括欧美的经济大循环“玩不转”时,区域性的经济小循环正在崛起。其三,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东南亚在低端制造业上要素成本很低,彼此产业链互补,且体量巨大。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口增速回落
关于进口增速的明显下滑,白明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虽然中国正全力保外贸基本盘,但其外溢效应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对国际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冲击,影响了相关产品的进口。其三,近期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降,这样降低了进口货值。
数据显示,1-5月中国铁矿砂、原油、天然气、大豆等商品进口量增加,而大宗商品进口均价则以下跌为主。
前5个月,我国进口原油2.16亿吨,增加5.2%,进口均价为每吨2567.4元,下跌21.2%;煤1.49亿吨,增加16.8%,进口均价为每吨503.4元,下跌4.7%;成品油1340.3万吨,减少9.3%,进口均价为每吨3037.2元,下跌18.3%;
同期,中国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471.2万吨,减少1.3%,进口均价为每吨9039元,下跌10.3%;钢材546.4万吨,增加12%,进口均价为每吨7043.6元,下跌13.9%;未锻轧铜及铜材218.5万吨,增加12.4%,进口均价为每吨4.3万元,下跌6.3%。
此外,中国进口大豆3388.3万吨,增加6.8%,进口均价为每吨2770.2元,下跌1.7%;机电产品进口2.36万亿元,下降0.9%;其中集成电路2011.5亿个,增加27.3%,价值8794.3亿元,增长14.5%;汽车(含底盘)27.8万辆,减少36.9%,价值928.8亿元,下降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