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观察网

截瘫失语者可以用脑机接口“开口”打招呼

2020-08-19 09:25   来源: 互联网

病人"在电脑屏幕上说"你好"。


8月17号,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患者从高点跌落后脊髓高位损伤,只能通过眨眼的功夫向医生表达诉求,而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字符或拼音,"说出"自己的想法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利用脑机接口让一位高位截瘫失语症患者"打招呼",引起网友关注。据主治医生介绍,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以及家属之间更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想法。


高截瘫性失语症患者说:"你好。


据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绍,患者跌倒后,第五颈椎和第六颈椎脱臼,造成高位脊髓损伤。经及时手术治疗,颈椎已成功复位,但目前四肢功能尚未恢复,加上气管切开术并伴有延髓延髓麻痹,导致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只能通过眨眼向医生表达。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王晓功和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徐光华教授充分展示了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并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实施方案。"随后,王主任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的基础上,就BCI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进一步沟通。经患者及家属同意,8月6号上午,徐教授一行带着全套设备来到科室,用BCI技术帮助患者说出心里话。当天,患者被戴上了脑电图帽。经过引导式教学后,病人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字符,很快屏幕上就跳出了"你好"这个词。脑电帽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患者最终使用脑机接口系统"打招呼"。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病人准确表达。


8月17日,王钢副院长告诉"北庆日报",自去年以来,医院一直在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发和应用对接技术。"我们方面主要根据临床病人的需要提出需要,他们根据相应的需要完成信息的转换。王钢说,当他们在8月6日进行测试时,他们也认为他们可能不会成功,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在第一次测试中,病人"说你好"。


王钢说,对病人也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预先设定问题,看相应的图像来选择。王钢举例说:"比如说,‘重症药物’这个词在这四个字下面有一个相应的黑白图像。"我们用眼睛看的东西似乎在闪烁。在频率上没有差别,但是当我们看它的时候,频率仍然是不同的。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知道这种不同,但我们自己却感觉不到。但是EEG是不同的,所以采集EEG后,计算机就可以分析频率上的差异,分析它下面的图标,它对应的单词,并在后期将它所看到的转化为语言的功能。


另一种模式类似于拼音打字,"在这里放26个字母,然后通过看它来拼出你想说的内容,而这个‘Hello’就相当于拼出来了。我们通常让病人眨眼,只能问他‘渴’想上厕所等问题,如果病人有其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他们想要见的亲戚,这些医护人员不能准确地理解。脑-计算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病人表达他们的不同想法,"王说。



未来的应用或向便携式设备的转换


王钢告诉 "北庆日报",帮助患者通过脑 - 电脑接口表达声音的核心技术不再是一个大问题,在以后的应用中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8 月 6 日,当我们测试的时候,我们还在使用实验室笔记本,戴着脑电图帽。在未来,它必须转换成一种更便携的设备,可以用来制造类似于平板电脑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挂在病人的床头上。病人通过视觉信息控制选项合成声音,声音可以传递到值班室或护理部,以便及时表达患者的需求。"。

image.png

另外,王钢说,应该进一步考虑根据病人的需要制作更多的细分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王钢说,在费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因为使用更方便于病人,所以这种技术的未来应用仍然比较强。


根据医院的说法,BCI 是一种利用各种电极收集大脑活动中的生物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解码运动、视觉和其他信号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技术。根据信号采集方法的不同,BCI 系统可分为无创 BCI 和无创 BCI 两种。前者直接从大脑皮层表面采集脑电信号,需要手术植入芯片;后者通过佩戴脑电图帽等装置采集头皮脑电信号,记录脑电图(EEG)。脑电图反映脑组织的电活动和脑的功能状态。通过对脑电图(EEG) 的分析,可以检测和识别他人的意图,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直接控制。


在医学领域,脑梗死可用于诊断脑内的神经疾病,预测和抑制癫痫的发生,并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然而,在关键医学领域,BCI 的应用仍然相对有限。简单的单词 "hello" 代表了在重症患者应用 BCI 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BCI 技术有望实现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有效地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提高 ICU 患者的诊疗疗效,改善预后。同时,也能及时反映患者的需求,实现 ICU 患者人文关怀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健康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